2015年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专家预测试题及答案(五)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??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未知
                      ??]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: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2017-12-20 10:25:06
                    |
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	  一、选择题
	  1.现代教育史上,提出"结构主义"学说并倡导"发现学习"方法的教育家是( )
	  A.赞科夫
	  B.苏霍姆林斯基
	  C.皮亚杰
	  D.布鲁纳
	  答案:D
	  2.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( )
	  A.国民教育制度
	  B.社会教育制度
	  C.高等教育制度
	  D.学校教育制度
	  答案:D
	  3.我国学制沿革史上,借鉴美国教育体制,初次确立了"六·三·三"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( )
	  A.壬寅学制
	  B.癸卯学制
	  C.壬子癸丑学制
	  D.壬戌学制
	  答案:D
	  4.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( )
	  A.知与行的矛盾
	  B.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
	  C.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
	  D.学生的上进心与情性之间的矛盾
	  5.华生在《行为主义》一书中写道:"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,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,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、爱好、倾向、能力、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,我保证将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——医生、律师、艺术家、富商、甚至乞丐和盗贼。"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( )
	  A.遗传
	  B.环境
	  C.教育
	  D.教师
	  答案:A
	  6.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( )
	  A.个别教学
	  B.课外教学
	  C.现场教学
	  D.课堂教学
	  答案:D
	  7.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,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。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( )
	  A.自觉性
	  B.独立性
	  C.创造性
	  D.主动性
	  答案:C
	  8."开而弗达"体现了教学的( )
	  A.直观性原则
	  B.巩固性原则
	  C.启发性原则
	  D.循序渐进的原则
	  答案:C
	  9.在古代欧洲,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,它是( )
	  A.斯巴达教育
	  B.雅典教育
	  C.教会教育
	  D.骑士教育
	  答案:B
	  10.教材包括( )
	  A.教科书
	  B.CAI软件
	  C.教学参考书
	  D.以上三者皆是
	  答案:D
	  11.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( )
	  A.延展
	  B.必要补充
	  C.深化
	  D.变革
	  答案:B
	  12.普及义务教育始于( )
	  A.原始社会
	  B.奴隶社会
	  C.资本主义社会
	  D.社会主义社会
	  答案:C
	  13.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,做到( )
	  A.循序渐进
	  B.因材施教
	  C.教学相长
	  D.防微杜渐
	  答案:B
	  二、填空题
	  14.人对环境的反映是______的反映,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______作用。
	  答案:能动、主导
	  15.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,揭示_____的一门科学。教育现象包括教育______和教育认识现象。
	  答案:教育规律、社会现象
	  16.根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,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由单纯的应试教育向______转变的思想。
	  答案:素质教育
	  17.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: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、______、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。
	  答案: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
	  18.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: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、_________、组织管理能力、__________。
	  答案:语言表达能力、自我调控能力
	  三、简答题
	  19.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?
	  【答案要点】
	  (1)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,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。
	  (2)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,对本学科的历史、现状、未来等有精湛研究、独特的见解、深厚的功底。
	  (3)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,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。
	  (4)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,包括教育学、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。
	  20.试简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、教育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。
	  【答案要点】
	  (1)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。①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,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应反映客观的教育规律,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。②不同历史时期,不同国家民族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。
	  (2)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。①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升华和概括。②教育实践经验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东西,它也可以作为教育学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,我们要善于把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。
	  21.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?
	  【答案要点】
	  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不同表现在:
	  (1)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;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,是双边活动过程。
	  (2)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,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。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;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、有计划、有组织的教育影响。
	  (3)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,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,也可能不一致;德育过程的结果,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。
	  四、论述题
	  22.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?
	  【答案要点】
	  (1)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。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,知、情、意、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,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。
	  (2)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,可塑性比较强,思想不成熟,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,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,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。
	  (3)德育过程中,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,还受到来自社会的、家庭的多种影响,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,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。
	  (4)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,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、反复的过程。
	  (5)据此规律,教育者必须树立"抓反复,反复抓"的德育思想。
                责任编辑:倩倩
浏览次数: 次